我们都知道美高学生的阅读量大,学校开出的书单浩如烟海,除了经典名著之外,哪些书是学生真正在看的呢?在这份书单中,就读美国罗德岛州的Portsmouth Abbey School的北京女孩统计了13所美国知名私立寄宿高中的暑期书单,发现书单中重复的书目有101本,而重复三次及以上的有36本。这36本热门书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一看过来。
美国高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暑假作业”。学校更愿意让学生们从学习生活中脱离出来,好好享受一个休闲的假期。但与此同时,学校会列出一份暑期阅读书单 (Summer Reading),让学生凭兴趣爱好自行挑拣两三本阅读。
开学的时候,有的学校会开研讨会讨论书中的内容,有的学校会让学生交上一篇命题论文(可能是专门深掘某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可能是针对时事来分析作品,也可能是探究一个情节背后的隐喻),有的学校会让学生做汇报展示。在写读后感之外,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种方式验收学生暑期自学的效果。
而每个学校列出的书单又能够反映这个学校希望学生去阅读的内容,也会为他们下一年的英语(课程)课程做好铺垫,让他们在接受新内容的时候有更多的背景知识。所以在看小说提升写作技巧之外,书单里还会包括很多纪实文学。
Hill School
Saint James School
Portsmouth Abbey School
St. Paul’s School
Woodberry Forest School
Hockaday School
Northfield Mount Hermon School
Middlesex School
Groton School
Deerfield Academy
Kent School
Tabor Academy
Emma Willard School
其中绝大部分的书单是直接从学校官方网站上下载的,还有一小部分学校的书单是采访在校生获得的。
这些书单中重复的书目有101本,而重复三次及以上的就有36本。这36本书一定是有阅读价值的!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深夜,邻家小狗威灵顿死在草坪上。我心疼地抱着它,却被主人误以为是凶手。我决定侦破这起谋杀案,并把探案的过程写成一本书。克里斯托弗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与超群的数学天赋。他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知道7057以内的所有质数,也能轻松地默算出复杂的数学题。不过,他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爱跟人说话,也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独自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街角的商店。一个旁人眼中的怪孩子,内心孤独又敏感、骄傲又脆弱,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他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勇气……
(喜福会)
《喜福会》里写到四对不同的母女,站在各自的角度分别叙述各自的生活。母亲都是在战乱时期,从中国逃离去美国的。怎么会是逃离。她们当中,有人要离开战乱的中国,有的是成功地逃出一段荒唐的婚姻,亦有在等到自己丈夫的死讯后,嫁给美国人。总之,在她们终于踏上去往美国的路上时,也是她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通往一条未知的路上。喜福会仅仅是在桂林时,几个女子给麻将聚会取的名字,当然,这喜和福里面,同样也寄托着女子们美好的愿望。所以,喜福会仅仅是一场麻将里的东南西北四个角色,谁输谁赢,结束都是喜乐一场,吃元宵,穿漂亮衣服,在一起聊天回忆,那些她们年轻时的岁月。故事里的四个女儿都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女子,虽然她们的外表和母亲们非常相像,可她们却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同自己的母亲们抗争。女儿们用支离破碎的汉语同母亲们交谈,当母亲开始用同样结巴的英语同她们解释和沟通时,换来的只是她们的耻笑,甚至是商店里,大街上,明目张胆地挑衅。母亲偶尔脱口而出的言辞,被当成是无端的、带有恶意的揣测,在女儿眼里永远都是无休止的挑剔,母亲们永远都在指向她们心灵的痛楚,那些女儿们试图要掩饰,却在西方环境里成长,学不会掩饰的伤疤。母亲们希望女儿们融入美国的社会,却又不想让她们失去中国的性子,那从未来女婿脸上一个一个小小雀斑、从房间的布置,都能看出未来的婚姻是不是幸福,生活会不会完满。这些细微的事件,从女儿看来,就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直到最后成年了,经历许多优柔寡断和人生的患得患失后,女儿们可能懂得了当初母亲竭力要保护自己、不想要自己受到伤害的良苦用心。
(一江流过水悠悠)
《一江流过水悠悠》是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美国西部小城密苏拉,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兄弟情意甚笃,工作后分居两地,仍不时相约垂钓。但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终致盛年早逝世,也令挚爱却无法理解和帮助他的亲人哀痛不已。多年后,退休的诺曼再次来到古老的大泥腿河畔,回忆起兄弟二人和老父一起垂钓的情景,往事悠悠,哀思逐水流。诺曼似乎在岩石下喁喁细语的水声中听到了逝者的话语。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大老爷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飞越疯人院)
精神病院里,大护士以严厉的手段、冰冷的器械和冷酷的心肠统治病人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柔顺的、规矩的、毫无个性的机器。病人们饱受大护士和黑男孩护工的凌虐,直到不受约束的麦克墨菲进入了疯人院。在病人中,印第安人布罗姆登最懂得体制的力量,即便麦克墨菲仿佛一步步走向胜利,把狂欢节的氛围传播到整个病房,但布罗姆登知道更严酷的压制在等待着他们。
(达洛卫夫人)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老人与海)
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宠儿)
肯塔基州农场“甜蜜之家”拥有6个黑奴,农场主加纳夫妇爱护且信任他们。黑尔牺牲了5年的安息日,终于赎出其母贝比·萨克斯,塞斯被购进以代替她。塞斯与黑尔相爱,与他有了两个孩子。然而好景不长,加纳先生去世,加纳太太得了重病。加纳先生的妹夫“学校老师”进了“甜蜜之家”,开了虐打黑奴的先例……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小镇成长起来的人们离开了故土、苍老了容颜,甚至连谋生手段、进取之心和生存目标都不再与从前相同,但不管他们戴着怎样的面具,那后面依旧是一张孩子的脸。玛雅·安吉洛在本书中回忆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方小镇斯坦普斯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到十七岁,玛雅不仅要与那如影相随的错位和不安全感做斗争,还要面对种族主义、性骚扰和强奸等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挑战,这种遭遇影响了她的一生。最终,她意识到,爱自己、善待他人、变得坚强、阅读伟大的作品是打开心灵桎梏的钥匙,会给人自由。
(杀手天使)
小说The Killer Angels是美国小说家麦克尔·沙莱的作品。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中的葛底斯堡战役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双方各色人物的故事和经历。此书曾经荣获过普利策奖,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历史题材小说之一。其在90年代初更被改编拍摄成了电影《葛底斯堡》。
(巧克力情人)
青年佩德罗闯进了一个原本平静的没落家族,他狂热地爱上了家族中最聪明能干的小女儿蒂塔,但这个家族有一条规矩,最小的女儿要侍候母亲直至老人归天,此前不得出嫁。万般无奈之下,佩德罗娶了蒂塔的大姐为妻,为的就是有机会接近蒂塔。蒂塔伤心透顶,但母命难违,她唯有将满腔的热情融化在食物中,用无声的语言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于是我们看到,在姐姐的婚礼上,夹杂泪水的糕饼让所有人怀念起失落的爱,欢庆的场面顿时悲鸣一片;玫瑰花瓣鹌鹑引得食客心里翻江倒海,放纵的欲念油然而生;辣烧火鸡则让每个人都亢奋莫名,不曾有过的欢笑和喜悦溢于言表;还有那治愈沉默症的神奇的牛尾汤、引得众人情欲大爆发的核桃酱辣椒、因为加入大量的爱而美味无比的巧克力饮料。随着季节的变化与烹饪内容的更迭,一道道菜肴呈现蒂塔爱欲痴嗔的情绪起伏,由此铺展开的情节使小说成为绚烂的传奇。
(屠场)
该书描写了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尤吉斯一家的悲惨遭遇。他们满怀憧憬从家乡来到美国寻梦,在芝加哥屠场区找到工作,以为美好生活将从此开始。不料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尤吉斯工伤失业,接着妻子奥娜被工头奸污,尤吉斯怒打工头而入狱,随后妻子难产死亡,幼小的儿子淹死。亲朋好友中男的流落街头,女的被逼为娼,美国梦演变为可怕的梦魇。更悲哀的是,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机器不仅害得他家破人亡,更毒害了他的心灵。他自暴自弃,干起合伙抢劫的勾当,甚至还在屠场罢工时当上了工贼。所幸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吉斯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的阶级觉悟被唤醒。小说结尾时,他深信社会主义是唯一的出路,而这也正是辛克莱的信仰。
(老学派)
(土生子)
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白人眼中是“坏黑鬼”,而他对白人则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后来在无意中杀死了一个白人姑娘而被捕。当他被判死刑时,共产党员白人律师麦克斯出庭为其辩护,道出了别格犯罪的根源——社会的不公,但仍未扭转别格走向刑场的宿命。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最享盛誉的黑人作家之一,本书也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西方评论界一般都认为从《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可以说,该书使黑人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本书自始自终充满着紧迫感、郁闷感,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被压迫民族的内心活动,也烘托出这种生活环境所养成的主人公的残忍性格。
(我的名字是阿舍列夫)
书里描述的主人公阿希尔·李维,一个在纽约市的犹太男孩。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有艺术的倾向。他的艺术倾向,和自己的家人、他的社区和周围其他人有所冲突,他童年时,社区价值观认为其主要的信念和宗教表达艺术无关,充其量只是一种浪费时间,还可能是一个侮辱。其中这与他的父亲,带给他非常强的冲突,一个人一生致力于服务他们的领袖,环游世界带来教育和实践的其他犹太人的教派,谁是由自然无法理解或欣赏艺术。还描述了阿希尔的成熟,为一艺术家和一个犹太人集一身的故事。
(长路漫漫)
本书作者是12岁时被西非塞拉利昂叛军抓去充当职业军人经历的童兵。作品叙述在塞拉利昂1991年至2002年间的内战中,主人公比亚从一个普通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的孤儿。为躲避叛军的抓捕,他只得逃到非洲的沙漠和丛林中流浪,但他还是被叛军抓住,充当了一名职业军人。从此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变成了叛军的一部杀人机器,过着血腥的生活。后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救助下,他摆脱了魔爪的控制,在美国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心中又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决心为保卫世界和平和全世界儿童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士兵的重负)
在第一部反映越南战争的小说《追寻卡奇亚托》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后,作为一个参战者和亲历者,奥布莱恩再次把每一个字都变成一颗子弹,把朝向越南人那边的炮筒调转头,对准那些当年发起这场战争的尼克松们,好让这帮病态的政客也承受一下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心灵上的困顿,以及感情上的创伤。奥布莱恩摒弃掉传统中的类似白描的写实手法,延续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诸多写作技巧,有意识地让笔下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微醺的醉意——开枪如开车,杀人如杀鸡,貌似荒谬、怪诞,总有别有用心的真实。士兵们中弹倒下的身姿,也被他处理成蝴蝶折翅般陨落的幻象。战争对人的摧残也不再像以前众多作品那样显得直白和血腥,《士兵的重负》实验性地将血肉横飞的场景轻淡下来,反而在情绪的推陈下埋伏了更深层的杀机。 整部作品由若干个独立成文的小章节组成,看上去非常类似电影分镜头的剧本。
(人间天堂)
主人公艾默里·布莱恩是典型的“迷惘的一代”,外表俊美,家境富裕,却给母亲培养成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少年时代,这种贵族式的目空一切曾令他陷入痛苦,唯有在与达西大人的交往中,他才获得些许慰藉。在普林斯顿的大学岁月,加剧了他对中产阶级庸俗礼仪的反叛。成名的渴望使他心劳神疲,他徒劳地在爱情与生活中挣扎。曾与他志趣相投的朋友们逐渐离他而去,只有带领他初涉文坛的汤姆还与他保持着友谊。战争将学生时代欢快迷人的气氛转变为彻底的绝望。退伍后的他更加迷茫、颓废。三十岁时,他变得愤世嫉俗,开始厌恶这个社会制度,盼望来一场社会革命,把自己推到社会的顶峰。小说以作者自己的求学和海外生活为原型,描述了主人公从预备学校到大学,再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精彩再现了“迷惘一代”的精神面貌,作者以栩栩如生的笔触,捕捉到这个疯狂纵乐的时代背后的哀伤情绪。
(海洋深处)
故事讲述了埃塞克斯捕鲸船所经历的真实的海难。1819年,这艘船在南太平洋沉没,事故的原因是该船被一头足有梅尔维尔在《大白鲸》中描写的那么大的鲸鱼所碰撞。幸存的海员挤在三只小船上,在大海上漂流了90天,这期间他们经历了病痛、饥饿,最终竟演化到相互残杀、同类相食……
(垂死的教训)
本书背景为40年代的路易西安那州,21岁的年轻黑人杰佛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入一桩杂货店抢案,不料,最后行抢的友人和店老板皆命丧当场,无人能证明他的清白,因而被白人陪审团判处死刑。能言善道的黑人教师葛兰特回到家乡,想改善年轻一代同胞的生活,当他得知杰佛森的事情时,加上杰佛森亲人的请托,他决定每天探访这位年轻人,为他上死前的最后一课:如何带著尊严与自傲而死。在相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坚定的友情,从对方身上互相学得宝贵的一课。
(加西亚家的女孩不再带口音)
在风光旖旎的故乡岛国,加西家四姐妹是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女,总是有私人司机为她们打开车门,总是有园丁对她们脱帽行礼,总是有十几个女仆陪伴左右。如今,流落异乡的加西亚一家几乎失去了熟悉的一切:家园、财产、地位、语言……父母自顾尚且不暇,四个稚嫩懵懂的心灵只能相互依偎取暖。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她们熨平了头发,抽烟,喝酒,与美国男人约会,甚至忘掉了母语,在成长的道路上陷入了迷途……
(远大前程)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皮普从小成长于贫苦家庭之中,看着他长大的是个性暴躁的姐姐和杰夫乔。一次偶然中,皮普来到了一幢神秘的庄园之中,在那里住着的是他的雇主哈文森姆小姐和她的侄女艾斯黛拉。随着时间的推移,皮普深深的爱上了性格冷艳高贵的艾斯黛拉,深知自己配不上她的皮普在内心里燃起了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念头。一笔突然到来的神秘财产让皮普得以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他来到了伦敦,开始了自己的“变身计划”,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本以为是时来运转,但自己不过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已。
(星运里的错/无比美妙的痛苦)
重病中的女孩海蓁,爱上了同病相怜的男孩奥古斯塔斯,死神的身影伴随着青春的曼妙,两个年轻人在让人羞赧的生理折磨和情感考验中互相依偎。海蓁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荷兰之旅,男孩忍着病痛,帮她完成了心愿,就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有限的日子里给了女孩永远的爱。女孩读着男孩留下的信,凄然泪下……苦难中两颗纯洁心灵的抚慰,残酷中青春之花的绽放,作品将爱情与死亡写得如此平实而奇异,催人泪下,在洗涤人类情感的同时,让人体味生命和爱情的美妙与痛苦。
(坚不可摧)
路易·任贝里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普通孩子,父亲是意大利移民。少年时期,任贝里尼偷盗成性,打架斗殴,坏事做尽。后来在警察局长的劝说下加入了田径队,1936年他代表美国田径队参加了德国主办的奥运会,当时还曾因偷了一面德国国旗差点儿被纳粹卫兵用枪打死。当他一心备战1940年奥运会时,二战爆发了。任贝里尼参加了美国空军,而且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的飞机被击中并掉入太平洋。此后他开始了47天的海上历险和求生。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却被日本兵发现并送入了战俘营。任贝里尼经历了重重生死考验,最终回到了美国……
《奥德赛》共12000多行,也分为24卷。诗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1930年的非洲,种族歧视仍然很严重。白人儿童P.K.在这里长大,作为一个英国孤儿,他备受歧视和欺侮,唯一的朋友是来自德国的作曲家多克。随着战争的爆发,多克被英国兵抓入监狱。P.K.也随之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黑人拳击手皮尔,后者不仅教会了他如何用拳头保护自己,也让他明白了种族歧视的根源。当目睹了皮尔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之后,P.K.立志此生将为消除种族歧视而战。
(一个人的和平/独自和解)
小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一所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吉恩和菲尼是德文中学里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吉恩是学习尖子,一心想获得学业上的特别成就奖;菲尼则是天才的运动健儿,多次获得体育奖项,轻轻松松就能打破被保持多年的校游泳记录。吉恩嫉妒羡慕菲尼潇洒率性的性格与行为方式,并认为菲尼也在嫉妒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然而他仍小心维持着表面的友好。一天,菲尼告诉吉恩,他希望吉恩能够成功,吉恩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胡乱猜疑,他更加憎恨菲尼身上他所没有的纯真。无意识的冲动或是有意识的预谋造成了对菲尼无法弥补的伤害——两人一起在从树上向河里跳水时,吉恩有意晃动树枝,菲尼跌落河岸上,造成终生残疾。菲尼受伤后,也曾隐约怀疑事故的起因,但他竭力回避事情真相,维护着两人之间的友谊。而吉恩始终在内心中煎熬。后来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那次事故的原因终于浮出水面,菲尼再次受伤,最终死在手术台上。去世之前,菲尼真心原谅了他的朋友吉恩。毕业15年后,吉恩故地重游,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友谊的珍贵,聆听他的只有他自己。
(紫色姐妹花)
故事发生于1909年美国南部。未受过教育的黑人女孩西莉被继父强奸后,又被迫嫁给了粗鲁,凶狠的黑人男子,西莉称其为“先生”。在惊恐和胆怯中她开始了奴仆一般的痛苦生活。幸而有亲姐妹南蒂与之相伴,泪水中才多了一些欢乐。不久,这短暂的幸福也从西莉身边消失了。因为“先生”强奸南蒂不成,恼羞成怒地将南蒂赶了出去,姐妹二人被残酷的分开。年复一年,西莉在门口的邮筒中找寻南蒂的音讯,她始终期盼有一天能与南蒂再次重逢……
(包法利夫人)
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所著,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林中漫步)
西弗吉尼亚属于阿巴拉契亚山系地区,而这本《林中漫步》的作者就是一个阿巴拉契亚山系山路上的远行者。北美大地上有很多汽车前时代的牛马运输通道,比如著名的圣达菲大通道。另外也有一些供远足者步行的Trail, 而这阿巴拉契亚Trail由南至北绵延近两千英里,几乎都是山路。《林中漫步》标题看来轻松,走起来艰难。走的过程中有雪,有熊,有山狗,有我们西弗吉尼亚的yahoo…这样的旅途必定非常刺激。在雪地里走迷路,在刺骨的寒风中露营,这应该都是很刺激的事情,刺激得能让一些远足者就此傻掉,疯掉,死掉。
(追风筝的人)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amir)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心灵神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为摆脱生活的困境,约翰·格兰迪·科尔的母亲变卖了他们唯一的农场。虽然生计解决了,小约翰的心灵却受到深深的伤害,因为这个农场曾记载着他的成长历程。于是他和自己的亲密伙伴兰塞·劳伦斯一起离开了故乡,开始了一段冒险旅程。他们一路北行,当走到边境地区时又结识了13岁的男孩布莱文斯,三人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他们来到一座庄园,在那里从事牧马工作,这也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牛仔生活。世事多变,约翰同庄园主漂亮的女儿相爱了。而这份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他们在苦恋中挣扎。此后不久,一个意外的灾祸降临了,约翰因自卫而犯了谋杀罪被捕入狱。一切梦想都在这一刻被粉碎。约翰也在这一刻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的书评写道: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其后,《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影响了这一类小说的创作。
(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俄克拉何马和邻近的得克萨斯、堪萨斯、阿肯色各州的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
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助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美国芝加哥国际教育(CIE)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评论